劉 翔
  得知我國的珠算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天,我興奮地找出一把珍藏已久的算盤,右手熟練地撥弄著一串串算珠,那滴滴答答清脆的響聲,頓時“響徹雲霄”,讓周圍的人聽得驚詫不已:“嗨,怎麼從不知道你居然還會打算盤啊!”
  “我現在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啦!”三十多年沒好好碰過算盤,想不到手上的這點“武功”居然還沒有廢掉,自己也覺得很驚喜。殊不知,我是個曾經受過整整兩年珠算正規訓練的選手啊!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就讀於市商業學校財會專業時,珠算課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珠算老師開口的第一句話便是:“作為未來的會計師,你們面前的這把算盤就是你們的吃飯家什。”從那天起,我們除了每周兩節珠算課外,還必須在早晚的自修課前各安排一刻鐘的練習。我們這些從未觸摸過算盤的年輕人,從此便陷入到一種近似魔鬼式的訓練之中。隨著訓練強度的不斷增大,我的右手指便漸漸開始在算盤上“健步如飛”了。而打算盤時發出的那滴滴答答響聲,便也成了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天籟之音,總能使自己沉醉不已。尤其是在打完一道題目洗珠的時候,食指和中指併攏從右到左往算盤上一掃,“嘩”的一聲,其速度之快,絕對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既有摧枯拉朽般的豪邁,又有秋風掃落葉般的利索。內行人一瞧,就知道我肯定是學院派出身的,而這個技法也是屬於我們學校傳授的獨家秘笈。參加全市性的珠算比賽屢獲佳績,也就是靠的這個秘笈。
  畢業後我改行了,辜負了珠算老師的一片苦心,但始終珍藏一把算盤,幾次搬家,都捨不得扔。遇到需要計數的時候,也經常會拿出來“打打”。但尷尬的是,每當我捧出算盤時,周圍的人總會露出驚訝和不屑的目光,想想也是,在計算器早已普及的今天,誰還會去用算盤呢!
  珠算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和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種中國獨有的運算方式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DNA。如果真的讓珠算遠離國人的生活,讓我們後輩只能到博物館去觀看算盤,那無疑是一種文化的悲哀。
  如今,珠算終於申遺成功,我也揚眉吐氣啦,立即把家中那把算盤擺放在書房的顯眼位置,並且決定等到將來退休後,為健腦健手預防老年痴獃症,每天腋下夾著一把算盤,或到公園,或到街頭綠地,沐浴和煦的陽光,與我的老伙伴們相互邊撥弄著算盤珠,邊嘴中不停地念叨: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  (原標題:難了珠算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27gsva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